6
2002年6月
電話:(02)25850866 傳真:(02)25850844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53號B1 A室 
網址:http://www.yinqi.org/ Email:mf@cef.org.tw 
「傳統」與「現代」
鄭家常(中華基督徒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秘書長)
  隨著時代不斷的改變,「傳統」與「現代」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對不同年齡的人,常會有互不適應,甚至於互不相容的現象;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常會有懷舊的感覺,喜愛一些以前的生活習慣和事物;對年輕的一代來說,總覺得古老的事物多半都已過時,跟不上時代,他們喜歡不斷的創新;這種現象在社會中雖然存在,但很容易解決,只要各取所好,各行其道即可,但在同一個群體中,大家必須要生活在一起,採取一致行動的時候,就顯得格格不入,不知所措的感覺。就如在一些教會中已出現這方面的困擾,有人喜歡安安靜靜的禱告,有人一定要大聲疾呼才能禱告,若前者置身於後者的聚會中,多半是無法禱告,只好聽別人興奮迫切的禱告;有人喜歡在肅靜的氣氛中敬拜,有人喜歡在擊鼓跳舞的氣氛中敬拜,若後者置身於前者的聚會中,亦會覺得有死氣沉沉的感覺,無法達到敬拜的目的。

  在聚會中有人喜歡唱「傳統」的詩歌,有人喜歡唱「現代」的詩歌,要是勉強在一起唱自已不習慣的詩歌,也會有非常不自在的感覺;這些現象在三、四十年前教會中很少出現,因為教會根本就沒有「傳統」與「現代」之分,但如今許多的教會可能都發現有此困擾,「傳統」與「現代」應如何取捨?就主日崇拜而言,在中、大型的教會中,問題可能比較容易解決,只要把崇拜分為二、三堂(甚至更多),每堂採用不同的方式即可;但在人數不多的教會,大家必須在一起敬拜的教會就不知如何解決了,常常發現有一些沒法適應某種聚會方式的會友只好轉到別的教會去聚會了。

  對於聚會和敬拜的方式,我們實在很難斷定哪一種是最好的,也很難勉強人一定要用哪一種方式來敬拜,只要照主所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即可,至於“哪一種方式”的問題就讓牧者和負責的同工來作決定了,但對於詩歌方面,本人倒是有幾點要提出來和大家一同思考的:

一、有人認為「傳統」的詩歌多半是長詩,比較沉悶、難唱,「現代」的詩歌多半是短詩,比較活潑、容易唱;其實詩歌就如文章一樣,不在乎長短,只在乎內容,「傳統」的詩歌也有短詩,「現代」的詩歌也有長詩,「傳統」的詩歌也有很容易上口的,「現代」的詩歌也有不容易唱的(特別是一些有切分音、三連音、節奏快的詩歌),只是大家都覺得這些是不打緊的,加上沒有歌譜,會眾全都是對著投影字幕來唱,常常發現包括領唱的人在內,都極少有人會完全照節拍唱的,多半只有跟著領唱的唱(因為他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比較突出),同一首詩歌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唱法;如果大家都是這樣唱,又何需作曲的人費盡心思想藉不同的曲調和旋律把歌詞的涵義表達出來呢?我不是說「現代」的詩歌全都不好(其實我發現有一些「現代」詩歌如果完全照譜唱也是很美的),我只是覺得唱的人太不尊重作者的創作,因此我建議如果用投影片打字幕唱詩時,應儘可能把歌譜也打上去(特別是一些節拍不易唱對的詩歌),並希望領唱的人能更多重視原作的唱法,事前與司琴照譜唱對了再去領大家唱。

二、許多流傳多年的詩歌之所以被大家喜愛,因為這些詩歌多半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在教會中採用多年,被公認為最能幫助人、最被肯定的詩歌,但許多喜歡唱「現代」詩歌的教會多半把「傳統」的詩歌「舉之高閣」,以致大家對流傳很久的詩歌非常陌生,甚至根本不唱,久而久之,只怕許多優美的「傳統」詩歌就被我們這一代流失了!所以希望習慣唱「現代」詩歌的人,在聚會中也選一些「傳統」的詩歌來唱,而且在「傳統」的詩歌中也有非常多敬拜讚美用的詩歌、短詩也不少。

三、「現代」詩歌,多半偏重在敬拜讚美,親近主和奉獻方面,很少有佈道方面的詩歌,以至遇到佈道會時,很少有合適的福音詩歌可唱,即使有一些,但在平常的聚會中也很少唱,所以在佈道會時只好也唱一些敬拜讚美的詩歌;有時我被邀請去擔任佈道會的講員,有些領唱的人開始的時候仍按平常的習慣,花上整整一個小時領大家唱敬拜讚美的詩歌,一下坐著,一下站起來,一下拍手,一下疾聲禱告,對那些喜歡的人來說,必定是甘之如飴,但對那些初次來教會,或未信主的人來說,他們跟本就不知道詩歌裡的意思,也不會唱,也不會禱告,給他們的感覺我們應可想而知,接下來要對這些被折磨了一個鐘頭、帶著一些不耐煩、有點疲乏的慕道友傳講福音,真有事倍功半的感覺 (當然我相信聖靈仍會在其中作感動他們的工作)。但我們需要讓他們開始的時候忍受那一段完全沒法適應的時間嗎?回想早年教會在佈道會時所唱的一些福音詩歌,在講員講道前領唱的人藉著福音詩歌已把慕道友的心預備好了,再經過講員的福音信息(有時領會的人最後仍用開始唱過的福音詩歌),使許多慕道友決志歸向主,給他們一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一方面建議一些寫作「現代」詩歌的人,請多寫一些適合佈道會唱的福音詩歌,一方面建議一些喜歡用「現代」詩歌敬拜讚美的教會,在佈道會時也採用一些「傳統」的福音詩歌,並多以慕道友的感受為考量,減少他們的不適感,使他們更容易領受福音,得到神的救恩。


「卡拉ok聯誼有感」劉松青(合唱團男低音)  

  當初提說要辦這種聚會,我心裡真的是很期待。雖然我自己不是很喜歡去一般坊間的卡拉OK(去過幾次,不過回來後的感覺都一樣:早知不去了);但對於唱歌這種事,卻是一直都很熱衷。而且,看到同時有好幾位弟兄姊妹那樣的討論,覺得一種在心裡沉寂很久的感動,那種對於以前一些歌曲的“簡單的美麗”的感動,又在我心裡激盪,揮之不去......

  說到那天去書惠姊家唱卡拉OK,很久很久沒有再感受到那種盡情高歌的感覺了,特別是那種可以不用管發聲法,抓了麥克風就只跟著感覺走...他們家裡用的設備很不錯,又有VCD,又有DVD;光是用唱的還不夠,還可以用看的,很享受。比起當年在唱同樣那些歌的時候,還沒錄音帶,用的不是唱片,就是一種長方型的“卡帶”(不知該怎樣形容)。以前唱片在轉的時候,還會故意拍那個唱片機,讓它跳針,聲音就會斷斷續續的,還會倒帶...不過在書惠姊家用VCD/DVD就沒辦法了,而且是別人的東東,不敢這樣子玩...不過,由於這次參加的人年齡差距有點大,所唱的歌就看得出來不太一樣了。一開始還有唱些比較現在的歌,到後來就幾乎是唱老歌了,有時還會擔心宣伶會不會太無聊...(對了,為什麼瑋宗會唱那些老歌??)看著大家在唱歌的樣子,唱歌的表情,覺得好像又回到以前了,以前那種民歌流行的年代;只要一把吉他,三五個人圍在一起,就可以高歌盡歡的日子...嗯,現在的話,雖然也不是不可以,但還會那樣子做的人,大概都有事業家庭,再不然就是有別的事要忙了吧!也因此,今天能有這樣的聚會,就愈發顯得它的珍貴了,呵呵......

  這樣子的聚會使(目前只有)合唱團員除了每星期一次的練習之外,還能有別的機會可以相處,讓彼此之間又多了一個管道可以交流、分享,也使得音契更像是一個“團契”。雖然目前只有少數人參加,但希望往後能有更多人以及更多像這樣子的機會,而當我們一起服事和爭戰時,也會有更多的默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書惠姊對於我們這些客人的招待真的很週到喔∼水果很多也很好吃(多到吃不完.....應該叫阿Ray來的),還有充足的飲料以備我們唱到口渴時補充水份,讓我們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只是如此,他們所準備的伴唱VCD/DVD也多到唱不完,所以真的很期待還會有下次,下下次......


因著呼召 她從海洋的另一端
來到臺灣 將音樂與信仰的種子一起撒下
三十年的美好足跡 至今仍在延續
訪問整理/鄭逸伸  
  生長在德州一個小農莊,雙親都是教師,簡單而敬虔的家庭生活讓羅芳華很自然地以信仰作為平日生活的重心。高中時代,神將宣教的負擔,初次放在她心中,但當時內向的個性,讓她對於這樣的呼召,躊躇不前。凡事講求認真到底的態度,讓羅芳華僅以一年的時間,就取得伊士曼音樂院的碩士文憑,那年她只有廿一歲;取得文憑以後,隨即在路易斯安那州的McNeese State University教授音樂課程,並在附近的衛理公會中擔任管風琴師,然而,她心中對於宣教的負擔,卻愈發沈重:「在大學中教書,以及在教會中擔任管風琴師,都是我非常喜愛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也非常的享受,但神卻把宣教的呼召一直放在我心裡,記得那時只要唱到“無論何處去,我都必順服”這樣的詩歌時,我總是沒辦法好好唱它,因為實在無法想像,神要我去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一九六五年,羅芳華選擇了順服,放下大學的教職和教會的工作,向衛理公會申請成為宣教士:「一次開車往教會途中,我在禱告裡順服了神;當時衛理公會有個辦法:廿八歲以下的人,選擇一個地方工作三年,就可以成為宣教士。那時我已經廿八歲,再不申請就沒機會了,於是我寫信向教會提出申請,表示什麼地方都願意去,只是工作的性質最好像以前一樣在大學裡當音樂老師。」同年六月,教會接受了羅芳華的申請,並建議她來到臺灣的東海大學,因為那裡缺少音樂老師,將來也有可能成立音樂系,回想當時,羅芳華不禁笑道:「我不但對東海一無所知,甚至連台灣在那裡都不清楚,就趕快找了地圖,看看要去的是什麼地方?」一九六五年八月,羅芳華正式踏上臺灣的土地,隨之而來的語言訓練、文化適應,在他眼中,是件辛苦卻非常有趣的一件事:「來到東海,仍需不斷學習中文,暑假期間也到台北上浸信會的中文課程,最大目標就是希望自己能有邊講邊譯的能力。記得有回學校禮堂上演國劇,我因為好奇去聽聽看,門口迎面走來一位中國人,主動問我聽得懂嗎?他願意替我翻譯,我當時好高興。戲上演時,他真的台上唱一句他就翻譯一句,他的主動熱心與語言能力讓我非常訝異。後來有次我上教堂,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周聯華牧師。」以此為模範的她,努力地學習繁複的中文,兩年之後,已能用中文授課。

  一個帶職宣教士的工作,遠比想像中要繁重的多,羅芳華在學校中一邊教書、一邊開查經小組、同時也在教會中參與音樂服事。赴美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她積極爭取之下,東海大學在一九七一年成立音樂系,招收了第一批十二名學生,當時專任老師只有她一人,加上兼任老師也僅有三人。縱使師資不足、設備缺乏,單憑著信心,她依然認真的辦學:「學校鋼琴不足,學生要練習必須排定時間表,每天早上從六點半開始,我會在這時間去點名,要求的非常嚴格,學生們也都很認真努力。那時我才卅四歲,滿懷熱情與天真,根本不曉得什麼叫做苦,什麼叫做害怕。當時也沒什麼宏偉、長期的計畫,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我只能一點一滴的做,有什麼做什麼。」

  轉眼間,三十個年頭過去,學生們入學、成長、畢業,她依然堅守著崗位,繼續教書、帶查經小組、在教會裡服事。問她如何兼顧音樂教師和宣教士這樣雙重的工作?她不假思索:「每一位愛主的基督徒,豈不都應該是宣教士麼?不論神要你做什麼事,到哪裡去,你就領了這樣的呼召,到祂要你去的地方,認真工作,好好服事,這就是宣教!」。


  結束了木管樂器家族的介紹,進入銅管樂器家族。銅管樂器有小號,法國號,長號,低音號。樂器本身由金屬形成,故此家族具有嘹亮的音色。其發聲的方法大同小異,透過吹氣使得嘴唇產生振動,再經由號嘴及樂器喇叭的放大,產生聲音。由於此家族的普及率很高,對於構造方面我不多做贅述,而著墨於吹奏者的人物介紹。本期介紹一位在小號界享有盛名的大師,安得列。

  毛里斯.安德列於1933年出生於法國南方小鎮Ales,父親是煤礦工人。安德列在國中畢業後就加入的行列而成為煤礦工,但不久他父親就發現了他在小號方面的天份,並盡一切可能來栽培他。在18歲時他考入了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進而取得第一獎畢業,1963年贏得慕尼黑大賽冠軍,繼而贏得日內瓦大賽冠軍而聲名大噪,成為當代法國最知名的小號演奏家之一!

  在當時法國小號界,尚有Pierre Thibaud和Roger Delmotte兩位巴黎歌劇院交響樂團的首席小號與之齊名。不過安德列卻掌握了一項新興事業--灌錄唱片。他和法國最大的唱片公司Erato簽約。隨著唱片的推銷和他與卡拉揚及柏林愛樂灌錄了海頓小號協奏曲(EMI)。很快地,安德列便走出法國而邁向國際,而Thibaud和Delmotte就遠不及安德列一般擁有廣泛的國際知名度。而安德列過人的天份也很快地樹立起他自己個人的風格,並給予世界小號演奏家極強烈的影響。目前安德列灌錄了超過150張以上的獨奏唱片,這是一項空前的紀錄;而他使用高音小號(Piccolo Trumpet )錄製了大量的巴洛克時期小號作品,其高亢明亮的音色使其他的小號手深深著迷而競相模仿,使得1950年以前巴洛克時期小號作品的演奏風格逐漸消逝蛻變。而今日小號在巴洛克作品的演奏風格不論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皆師法安德列的演奏風格為典範,連帶使高音小號在二次戰後大為流行,其影響之巨令人瞠目結舌!而安德列宏大明亮的王者音色也為他博得了小號皇帝的美稱!

  安德列在80年代初曾短暫地擔任巴黎高等音樂院的小號教授一職,培育出如 Guy Touvron (目前在RCA唱片中,為RCA唯一的小號獨奏家,任教於巴黎高等音樂學院),Bernard Soustrot,Eric Aubier (巴黎歌劇院小號首席),Thierry Caen(電影大鼻子情聖中配樂的小號獨奏).....等多位傑出小號手。其優美的音色,驚人的技巧與廣泛的曲目使安德列成為法國小號演奏家的代名詞。目前在巴黎有安德列國際小號大賽(十年舉辦一次),儼然有取代日內瓦,慕尼黑,布拉格之春等小號大賽,而成為最高級的小號大賽趨勢。

  安德列一生錄製唱片無數 (超過150張以上,而且尚有新片推出),是小號有史以來最高紀錄保持人,而曲目之多之廣泛也為當世之冠,從巴洛克,古典至現代曲目無所不包,也曾錄製爵士,輕音樂與電影配樂,可謂唱片史上最偉大的小號獨奏家(想想小提琴大師海菲茲有多少唱片,就可知安德列確實成就非凡了)。其著名唱片有與卡拉揚及柏林愛樂合作的海頓,胡麥爾協奏曲,與Jean-Francois Paillard錄製的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號....等多首巴洛克作品(Erato),用小號演奏海頓,莫札特,胡麥爾等人的雙簧管協奏曲(可以想見其廣泛的音域與力凌厲的技巧,Erato出版),和歌劇詠嘆調CD (Erato和EMI各錄一次) 最為人稱道。此外,他所錄製的現代小號協奏曲,如A-ndre Jolivet (由作曲家親自指揮)和Henri Tomasi等人的作品也是當代經典。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名曲五百首唯一上榜的小號協奏曲就是海頓,而此曲的前三名皆由安德列不同時期的錄音包辦,可見其演奏的權威性。而他最近晚年替EMI錄製一張叫小號敘事曲(Ballade pour Trompette)的唱片,內容是一些古典pop名曲和一些輕鬆悅耳的輕音樂及電影名曲,相信是各位聆賞這位震古爍今,不世奇才的小號大師最佳入門選擇,此外,他在 Erato錄製的耶誕歌曲,及在 Sony/CBS與長笛大師郎帕爾合作的世界兒歌精選也是不可錯過的好唱片。 總之,若想要聽小號音樂不知如何選擇演奏版本,安德列是絕對保證的金字招牌─「聽小號,選安德列,包君滿意」!!!

金錢的平衡財務專欄
鍾惠蘋(音契財務組長)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腓力比書四:12

  在中國武俠中,男主角常因得了武林各派爭奪之秘笈,而功夫大進,一躍成為盟主。中國之家傳秘方,無論是民間知名小吃之絕活,世代相傳之醫人妙方,更是保留了一步,不輕易傳之外人。「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大家都深有體會其中人性的弱點,但保羅不吝告訴我們他處世得勝的秘訣﹣那就是以基督為足。

  「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聖經的教導對現今追求富裕卓越,絲毫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理念。其實,基督徒也享受外出旅遊的見聞和各地風情;以審美觀來看現代的流行和創意;用流行語來貼近感受現代的想法;也關心政治和國際時事譎詭變化,現今全球關注焦點的精采世足賽,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但我們心中卻不離以基督為我們的圓心,緊緊抓住此原則,讓我們有所不為,深怕將我們的生活重心和準則移離失焦,並求神賜下智慧不讓試探留下掙扎餘步,取捨自了於心。潘霍華為此有最透徹的註釋:「簡樸的意思是,當所有的概念都給人攪亂、歪曲了、倒置了,我們的眼睛專一注視上帝純全的真理。」

  這個月特別要提出呼籲的仍是經常費,雖然這月有結餘,但今年累計仍是虧欠41萬。其實在一般行政費上,除每月固定薪資和樂訊寄發,文書費費等,同工已儘量節約各項支出。但在收入,利息已降至歷年最低利率,而捐贈在基金會比例實是很少,期盼大家能看重這樣的服事,若每人都為此有一點關心和捐贈,相信總會讓困境化為祝福。


音契基金會 5 月收支報表 單位以新台幣計
項目上月結餘奉獻收入(劃撥/現金/包括利息等)支出本月結餘累計結餘
經常費-$491,293$285,408$208,502$79,906-$414,387
音樂佈道會$451$1,500$0$1,500$1,951
青少年事工$8,500$0$0$0$8,500
音響設備$300,000$0$0$0$300,000
音樂會$73,146$65,100$39,568$25,535$98,678
藝文廣場活動$251,689$152,373$564,855-$412,482-$160,793
室內樂集-$35,277$42,000$30,000$12,000-$23,277
詩班訓練$76,000$500$24,000-$23,500$52,500
 消息與代禱
  • 樂團陳俞安老師喜獲麟兒,恭喜俞安與佳卿!

巴赫廳音樂會
    巴赫廳(自由入場,坐滿為止)
  • 7/7(日)PM7:30 錢國昌小提琴獨奏會(索票)
  • 7/7(日)PM3:30 吳嘉樺鋼琴獨奏會
契友音樂會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 7/4(四)PM7:30 陳恩加小提琴獨奏會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1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北台北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連雅文
美 編/鄭聿君   電子報/李書惠
※ 本報為Html格式,您必須在網路連線狀態下,才能看到報中圖片及連結外部網址 ※
本刊文章若蒙轉載,我們深感榮幸,若告知本刊一聲,將更感激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閱報疑難詢問】...............